股民老张 发表于 2013-4-17 14:01:38

告诉你白酒的内幕及白酒塑化剂真正的来源,也告诉你如何喝白酒

本人曾经是白酒酿造师、品酒师、勾兑师,教了上千个做白酒的学生,所以针对白酒这一块虽说不上权威,但至少还懂得一些东西。
先从税率说起,粮食酒税率是出厂价的25%(注意,不是增值税,是总金额的25%),外加一斤5毛钱的定额税率征收,酒精勾兑的酒是按照增值税去征收的。增值税就是出厂价减去成本价的17%,如果是酒厂,你选择什么做酒?去那些酒厂看看,都是无烟酒厂!目前只有无法确定原材料的酒精按照粮食酒税率征收,这表示什么?表示一些不能做食用酒精的酒精也在用于白酒生产,比如红薯酒精,还有其他什么土豆酒精,甚至秸秆酒精,为什么?因为这些酒精含有过高的甲醇含量,人喝了轻微的是上头,严重的是眼睛充血、失明甚至死亡!这些酒精根本不能作为食用酒精。(税率参考资料http://www.whgs.gov.cn/cms/whgs03/laws/03/030203f/002.html)


再从白酒的销量说起,首先任何一家销量不错的就都很难保证100% 原浆酿造的粮食酒,著名酒厂固态发酵,短的需要3个月到半年,长的甚至需要一年发酵,其他普通固态酒厂也需要至少1个多月发酵,可以去看看酒厂有多少池子,这些池子到底能产多少酒!这就决定了大流通的酒根本做不到纯正的酿造原浆酒!不管是地区的还是全国性质的,首先一点,广告多的酒,我劝你悠着点喝。
讲讲糠醛,糠醛是甲醛毒性的15倍,著名的茅台酒的酱香风味,很多酒厂都在挖空心思人工勾兑模仿,想接近那个口味,但是酱香物质众多,而且很多至今不知道是什么物质。于是一些聪明的酒厂用添加单一的糠醛来模仿酱香!所以我劝你不要喝一些不知名的酱香酒,同时酱香不纯正单调、酱糊味、带苦涩的知名酱香品牌酒(不方便点名)也不建议喝!
喜欢喝酱香的个人只建议喝茅台的53°飞天牌,其他的都持保留态度。


再讲讲酒的度数,很多喜欢喝白酒的,却又喜欢喝低度酒,这是不对的。先说白酒度数的测定,白酒测量度数不是一成不变的,需要人工校正,酒度在20°的温度为基准,温度每低于20°三度,人工加1度酒的度数,温度每高于20°三度,人工减去策奖酒度一度,这才是准的。为什么喝低度就不对,因为白酒在低于50°后,一些白酒里面的呈香物质会逐渐析出,出现白色浑浊,如果低于40°,已经浑浊非常厉害了,这个时候需要把浑浊的过滤,但是过滤后,酒就没有味道了,酒厂就会添加香料!你会喝到很多香料!小作坊的低度酒更不要喝,他们不会勾兑技术,就是在蒸馏白酒的时候一直让白酒自动流到桶里,从70°左右一直流到15-20°,混合后变成30-40的酒,里面有大量酒尾,同时老作坊也混入和酒头。酒头甲醇含量高,酒味的杂醇油含量高,这些都不好!几乎任何一家酒厂低于50度都会勾兑,可以看看顶端的高档白酒都是52-53°,喝白酒建议喝50度以上的,也不要太高,太高伤胃。东北有酒厂出72°的酒,告诉你那就是酒精,因为蒸馏酒酒头也不过72°左右,一直流到35°左右混合在一起变成50°的,这就决定了超高度酒一定是酒精做的,聪明的酒厂做法是酒精倒入发酵好的酒糟里面串蒸一下。


教大家一招通过酒花看酒度。摇一摇,站的住的是酒花,一点点小酒花50°,绿豆大的酒花52度,黄豆大的酒花54°,低于50°是水花,站不住,一下就破了。高于60度的酒花大也站不住了。但是酒厂自有手段,35度的酒花和52度的酒花一样,那是为什么?因为他们添加的酒花剂,凡是通过观测酒花得来的酒度和白酒包装写的酒花对不上,建议少喝或者不喝。

其实酒精酒很普遍,使用食用酒精做白酒的已经是良心企业,在外喝到白酒,如果脑袋巨疼,可以怀疑不是食用酒精做的酒。多年前偶尔碰到少数知名的中档酒品牌有这个情况,建议提高品质,为后代积德积福。
那喝什么酒?
建议喝本地并不是太辣太刺激的50°小烧。本地小烧也不是都能喝,比如稻谷酒少喝,因为糠醛含量高,毒!也很多农村作坊的小烧,为了让白酒刹口冲辣还偷偷添加了敌敌畏!这不是危言耸听,是从很多做传统小烧酒的学员口中得知的。要喝最好喝50°的口感绵软的纯大米酒。冲辣的都要注意。纯玉米酒喝纯高粱酒少喝,因为他们皮多,容易发酵产生甲醇,这两种一般需要和大米混合发酵。

其他一些喝白酒的误区:
1,市面上所谓5年、十年陈的白酒,我劝你别当真。
2,什么百年老窖千年老窖的,老窖也就那几口,能出多少酒?能让全国的老百姓都喝上吗?做梦吧。只是个概念,你并不能喝到那个老窖里的酒。
3,喜欢喝白酒的,真正懂酒的很少,他们的喝酒就是倒进肚子,什么是好酒?他们认为够辣够劲是真材实料的好酒,认为香的酒是好酒,其实这些都可以通过勾兑在实现。真正的好酒入口醇香绵软,后口醇厚回甜,回味悠长,不上头。
讲讲白酒塑化剂可能的来源。1, 大部分蒸馏粮食酒和蒸馏酒精的时候蒸馏器出酒口和接酒、短时装酒容器用的是塑料材质,因为新酒分子很不稳定,非常容易把塑料分子溶解出来,目前酒厂和作坊用塑料桶接酒运酒现象非常普遍,所以建议广大酒厂、酒精厂、农村酒坊,凡是酒能接触到的地方一律采用铝质,比如用铝管、铝罐、铝桶。2, 来源于白酒香料,目前成品香料大部分是用塑料皮壶盛装存放,这成为塑化剂一大来源。有人说塑化剂产生于发酵和发酵物料这是不对的。因为白酒中乙醇气化温度是78.3°,蒸馏本身就是一个去除杂质的过程,塑料不可能在100°以内变成气体蒸馏出来。白酒溶解了塑料,也就是媒体说的有塑化剂后的出现的现象:1,白酒吞咽后,后口苦涩无比,厂家加多少除苦剂也无济于事,最后是甜中带苦。这个苦味和白酒发酵产生乙醛苦味完全不一样的。白酒中的少量乙醛经过存放会转化为其它物质,时间长的不再有苦味,但是溶解了塑料的无论存放十年二十年都是一样后口苦涩。2,喝后头疼,严重的巨疼无比。
      结束语:目前中国白酒的消费量,想全部实现纯粮食酿造是不现实的。要正视现实。本人多年没在白酒行业了,给几个酒厂隔空喊话提出建议:某中档酒销的很不错,不上头,广告多,但是本人品尝后,觉得还可以改进,勾兑时乙酸乙酯、己酸乙酯主脂香太突出,酸类不足,其他呈香物质种类太少,建议增加一些酸和其他的呈香物质,然后减少一些整体的香料占比,会让口感调和一点。鹰潭某地区的一种酒入口不错,后口就是水味,酸类严重不足,可以改进。

mmbb 发表于 2013-4-17 14:03:20

不看不知道,一看吓一跳,写的很专业

大眼儿瞪小眼儿 发表于 2013-4-17 14:34:56

昨晚央视也暗访了一些酒厂,都是用酒精勾兑,而且居然还不违法,国家允许用酒精勾兑。
页: [1] 2 3 4
查看完整版本: 告诉你白酒的内幕及白酒塑化剂真正的来源,也告诉你如何喝白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