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A股如何上演“挖大坑”?
6月26日股市暴跌,不少股民连连叫苦。当天下午,“雪姨”王琳晒出一张自己的剧照,并写道:“最近的股市。”只见剧照上“雪姨”的对白是:“你饶了我吧,我求求你。”对于这样的结局,身边的不少朋友也是彻底的心碎了,不少人上班期间就已经坐不住了,因为太惨淡,大盘彻底跌落,就算夏天再热,冷汗是免不了。接下来日子,不知道会有多少人为之神伤,只因为赚钱的时候太贪婪,也算是一蹴而就,因为中国A股一直以来都在挖大坑,爬出来少数,掉进去的居多。
有评论认为,世界上有两种股市,一种是股市,另一种则是中国股市,确实,纵观全球股票市场,中国股市存在典型的“政策市”特征,其暴涨暴跌总让人困惑又抓狂。从历史经验看,A股的每次行情周期,基本上只会出现两种结局。一种是被激活的疯牛行情,另一种则是陷入长期跌跌不休的大熊市行情,至于管理层期盼的“健康牛”,却是基本很难形成,随着这轮疯牛持续推进,也倒逼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无奈进入股市,试图回避踏空的风险,只是这种投资逻辑最终都会演变成击鼓传花游戏,要想不成为最后的接棒者,除了运气,能寄托的似乎只有政策导向,但这却更加扭曲了股市原有的逻辑,加剧了股市暴涨暴跌。自A股市场诞生以来,投资者的目光便始终盯着政策的指挥棒,部分人把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抛诸脑后。倘若利好政策频出,投资者往往排队入市,即使是连年亏损的上市公司,股价也有可能一飞冲天;另一方面,倘若利空政策出台,为夺路而逃,投资者大多不惜竞相踩踏,业绩再好的上市公司,股价也可能被错杀。作为A股市场的弱势群体,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饱受“A股暴涨暴跌”逻辑侵害。中国股市自1989年试点以来,26年里几乎总受制于政策调控,股市涨跌始终没走入健康运行轨道。这也导致中国股市除了受全球金融市场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外,其走向很大程度上与行政导引相关联。这种政策向度的一般逻辑是,政策出台表面上都是必要且处于合规区间内的,其核心却隐含着协同市场的诉求。这折射到实际操作层面,就是当短期内股市涨幅过大,就会应急出台所谓合规的整治措施;当股市持续低迷时,则不失时机地推出利好市场的政策。而这类调控惯用手段下,“政策市”的弊端也渐显:相较于国际成熟的资本市场,我国监管机构的市场化程度仍不够。两个利空消息的传出,乍看上去也与此路数吻合。应该说,证监会等监管主体针对市场上的违规操作,如内幕交易、大股东如何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等行为,紧急出台整治措施很有必要,这也是其职责所系。但若陷入政策杠杆的依赖,对股市生态培育的伤害是长远的:首先,股市违背市场价值规律、受政策影响频繁暴涨暴跌带来的负面影响,会让部分投资者利益无辜受损,尤其是那些信息来源偏少、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中小投资者,更容易遭血洗。A股20多年高达90%的投资者是亏损的,其根本原因即在于此。其次,从市场属性来看,股市本是价值投资之所,但当股票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屡屡受政策拨动而失灵,关注价值投资的投资者信心必然受挫,久而久之,最终留在股市的股民更多的是些赌徒和投机客。一般来说,股民抱着侥幸心理跟风而动、追涨弃跌、追求所谓的快进快出型的投机模式,不仅会伤及自身,更会直接拉低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,弱化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提供支持的应有功能,这从根本上违背了股市存在的初衷意义。
再怎么分析也不管用了。现在只能装死了。手上那点活钱不敢动了。。。:lol 一帮坏人,专坑老百姓
页:
[1]